December 29, 2016

Connection。







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位男士在海邊散步,發現沙灘的淺水窪裡,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裡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小魚就會乾涸而死。

這位男士突然發現海邊有個小男孩不停的從淺水窪里撿起小魚,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窪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回的回答。

「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還大海。




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

在面對一叢野菊花,你是否依然具有怦然心動的情懷?

從路邊的小草到深海的鯨魚,從渺小的人到浩瀚宇宙,每一個生命個體之間都具有緊密的關係與連結。

尊重和敬畏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存在,並從中學習如何和諧共處。



(文 / 鄧凱柔,故事摘自網絡)

December 22, 2016

前世今生。






總覺得自己的過去世是一位僧人。

可能生於印度,深受南藏的薰陶。

進而形成此生對古印度文化、對梵文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還記得大學那段失眠的日子,深夜是巨大而溫柔的怪獸。

它是如此冷清,寂靜得令人懼怕,如此威嚴巨大,卻不忍心傷害這麼一個眼神空洞、靈魂被掏空的人。




某個失眠的深夜,一如往常起床寫部落格。看著一片待填補的白,心裡莫明的恐慌和空虛被放大千萬倍,慌得讓我想大叫,空得讓我想哭。

夜溫柔的敘說小時候的回憶,我忽然想起舅母家每天清晨播放的梵文曲。不知道那曲名為何,上網又該從何找起,彷如在一片汪洋之中,嘗試找到那一塊若有若無的浮木。

那一夜,我找到了那首曲子。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心經》,初次認識梵文。它所給我的安定的力量,遠遠超出我的預料和想像。

與其說初識(此生此世),不如說是重逢(累生累世)。




過去世或許與佛結過緣。

可能生於中國宋朝,是大時代的一位小人物,是其中一位嘗試作詩作詞作畫的無名氏。總是試著模仿王安石、蘇軾的前人之作,傾心於文字藝術創作。晚年可能跟王安石一樣,一心向佛。

可能生於臺灣,曾接觸日本文化,而如今深愛日本對山河大地的敬愛精神,以及日本禪宗對生活美學的影響和思想文化。




此生,身邊的好友有信仰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無神論等。

一切無礙,只想感謝過去的因緣讓我們今生重逢。

或許我們曾在印度見過面,在宋朝讀過你寫的詩詞或與妳擦肩而過,在此生此生,在這時空的無涯的荒野裡,剛好,我們又相遇了。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絡)

December 15, 2016

何謂愛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

從觀看身邊的例子,到最近的陷入其中,讓我不得不反思愛情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是強烈情感感覺嗎?是生理需求還是精神追求?

是一味要求對方為自己改變,還是一直承受和配合對方?

在這一段相互溝通、妥協和配合的長久過程,我們又會學到什麼?




情感的本質又是什麼?

花開花謝,世事無常,就連人身都有生有滅,更何況是感覺情感。

在這液態的現代社會(Liquid Modernity,by Polish sociologist Zygmunt Bauman),情感的流動是液態的。我上週喜歡你,這週愛你,下個月還好,半年後對不起我對你沒感覺了。




喜歡是什麼,愛又是什麼?

喜歡變幻無常,有生有滅,是一種隨著時間有所起伏改變的線狀圖,跟愛不一樣。

愛打破界限,橫跨時空,接受和包容所有的好和不好,是一種無限的慈悲和寬容。

如果我愛你,那麼我所思考的出發點不是從我自身出發,而是站在你的立場為你設想。




在這一段相互溝通和配合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正學習如何放下自我,接受他人。

如果一個人沒有停下來反思,他是不會意識到,自我的觀念會隨著時間紮根生長,人生舞臺的燈光彷彿就都只是聚焦在他自己身上。

於是,他會不自覺的習慣放大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心的容量本是無限,但如果一個人把自我視為天地,那麼他的心就無法容納其他的人事。心的空間,只因他只看見自己而顯得更為狹窄。

這也間接解釋了為什麼愛情的過程會如此艱難。




愛情會讓人心煩氣躁,還是讓人心定自在?

這或許要看一個人怎麼定義、看待和處理愛情。

它是含刺的玫瑰,是成長,是學習經驗,能讓人有機會成為更完整的人。




很感謝你如此坦白,和我說你的想法,讓我知道你想要的、害怕的、擔心的又是什麼。

聽了,懂了,說了,明了,一切彷彿變得透明而清晰,輕盈而清新。

你心安,我就心安。




無時無刻的想著一個人,這份牽掛,或許是美好的。

因為真心喜歡著,所以顯得更美好珍貴。

因為溫柔敬愛著,所以更為尊重與珍惜。

謝謝你。



(文 / 鄧凱柔;圖 / Marcin Sobas)

December 11, 2016

1210。







我想我可以寫一卷很長的情信給你。

可以敞開心胸對你說一星空的話語,傾一汪洋的柔情。




距離的意象,一直在我的夢裡夢外,醉醒之間,不斷顯現。

透過距離,我嘗試跟我媽和閨蜜描繪你的輪廓你的心。

臺北和高雄之間,空中開了花,結出思念,蔓延相思。




或許有距離是美好的。

讓我們有時間,處理好自己的事,讓心更紀律安份,不至於失去理智,只沉浸在澎湃情海之中。




有人問我為什麼花自己存的錢到外面上法文課。

其實說不出一個所以然。就,喜歡啊。

但後來想想,這或許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如果不是因為它,我也不會認識你。




還記得你第一次引我注目,是法籍老師問你問題的時候。

你平常習慣做什麼呢?(當時應該是在解釋 comme d'habitude。)

Pensez à la vie。




以前朋友都會問,又不是沒人追,妳到底喜歡什麼類型的?

沒想到我的單身宅生活,居然造成她們的困擾。

答不出來。應該是成熟穩重,是智慧型的吧。

盧虹屹當時笑說,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行嗎?




昨晚說了,閨蜜無法置信。

別這樣,我也不敢相信。

只是一句「我有事想跟妳說」,妳們馬上放下手邊工作,阿謙還立即打電話來了。

以前在臺中,這種時候妳們都會追問到底,會聽會笑會鬧,陳謙慧還會尖叫。

而現在,隔著熒幕,我依然感覺到妳們的興奮,感受到妳們的祝福。

如果說大學四年,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那就是與妳們相遇。




這男生,不高不大不壯。

長相是非主流的清爽好看(如果大眼睛是主流社會標準的話)。

深入我心的,是他的細心,認真,和那一顆平靜的心。

或許那顆平常心,就是生活智慧的結晶。




於千萬人之中,在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兩個人頻率相近,能夠相互喜歡,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儘管過程必有風雨,我已做好心理建設,我不怕。

相信只要智慧圓滿的處理好,我們依然可以,攜手前進。




這一次,想好好的喜歡一個喜歡我而我也喜歡的人。

想對自己,對爸媽和閨蜜都坦誠。

想認認真真的,和你,漫遊天涯。

來日方長,未來,請多指教。

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路)

December 7, 2016

結び。


喜歡挑非巔峰時間吃飯。人少,位子多,環境寧靜又舒服。

收銀的華僑菲菲也才大我一兩歲,高挑清秀。

她一口印尼語,訴說思鄉情懷。

語言、空間記憶和身份認同,如此奇妙的連結。




吃飯,坐我對面的是一對陌生的阿公阿嬤,盤上的菜如小山堆。

菲菲端來兩碗何首烏,請阿公阿嬤喝。

黑湯吹著白煙,熱氣消解了窗外的寒風。

想必是老闆的吩咐,這家老闆總是對老人家照顧有方。




阿公突然把其中一碗遞給我。「來,喝一喝,補身子。」

明明素未見面,而且還是銀髮請黑髮,叫我怎麼好意思?

此時菲菲又端上一小碗炊煙,「給妳。」




門外寒風刮人,而這家店,這一碗冒清煙的何首烏,散發著愛的香味。

含在口中,那濃度溫度剛好的藥材香,那對陌生老夫婦和菲菲的心意,我一口一口的,吞進胃裡和心深處。

想起《君の名は》的「結び」(Musubi)。

電影有一幕在解釋何謂「結び」。結繩是神様的作品,是時間流動的體現:它們聚在一起、漸而成型,有時會扭曲、相互纏繞,有時會斷裂、還原,再次連接。

人與人的關係是結,時間的流動是結,就連吃進肚子裡的食物也是結。導演新海誠用「結び」來解釋和比喻時空、人、宇宙的相互連接,而這些連結都具有神聖的力量。




眾生待我如此溫柔,我又能以什麼回饋你們?


(文 / 鄧凱柔)

December 3, 2016

順其自然。





這鍋湯,有可能成為焦糖液,走向一輩子的微苦甘甜。

但我這無藥可救、笨頭笨腦的傢伙耐心不足,明明 170 攝氏度我調成 280,調整濃度時又不慎加太多水。

我把它給煮壞了。




都怪自己心急,以為成了風,用力吹,春天就會早點到。

若這是一盤棋,那我輸了,敗給你。




太執著,就會有得失之心。

想學學你的順其自然,是那樣的漫不經心。

是清風太瀟灑,還是柔雲太多情?




倚在窗邊,獨看夜的最深處,答案或許就藏在其中。

或許這才是人生最美之處。

不讓你知道故事的結局,卻讓你在過程之中感受每一種感受,開心、緊張、動心、害怕、恐懼、難受、寂寞,看清每一感受的面目。




有的緣,看見一眼你就已經確定。

有的緣,看了好多年也不會有共鳴。

緣沒有對錯,沒有好壞,沒有黑白,沒有是非人我。

因果循環,有緣無緣,盡了都歸於寂滅。

凡事緣起緣滅,不須急於知道結果。

時間未必能給你想要的答案,只要用心感悟,就足以相知相惜。



我想我該退一步。

太執著,沒必要。

若你順其自然,隨順感覺,那我願化成你的手你的背,你的腳尖和肢體動作,隨順緣分的韻律,在空中劃出唯美的弧度,畫出你的真實感受。

我不應該太自我。喜歡一個人,那就應該成就對方,而不是成就自己。

成就你,就是成全了自己。




雖然不知接下來會怎麼發展,故事結局為何,但那些都已不再重要。

謝謝你,讓我學到好多。

遇見你,是這暑假這一年來最美好的事。

歲月靜好,祝一切安好。


(文、圖 / 鄧凱柔)

November 20, 2016

雨細如絲。






(一)


雨,傍晚六點多。

洗好澡吹好頭髮,準備出門教鋼琴,卻因雨而選擇搭小黃。

應該沒有人會搭小黃去家教的吧。



隨口溜出一句「沒想到晚上居然會下雨」,就此打開話匣子。

「這天氣啊」,以為他會說「像女人」,結果他說「像人生」。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此時此刻,你又怎麼能知道下一秒發生什麼事、遇見什麼人呢。

你們 E 世代的叫它作「程式」,我們老一輩的說它是「命運」。

人生啊,過去的回不去,未來的卻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個會遇見什麼,無奈啊。

有的人用盡手段,贏得想一心獲得的東西,so what?

盡人事,聽天命啊,也要看你有沒有那個命。



車窗上滴滴答答。

這寂寞的雨夜,伴著司機大哥的滄桑和皺紋。




(二)


孩子眼睛紅著,抽泣。

「你到底有沒有在用心學?!你有沒有好好認真,你說!」

「你要對自己誠實!」

「你這樣對得起老師嗎?!」



孩子最近可能事情都做不好,英文學不好,鋼琴也不到岸。

從媽媽的眼睛,我看見無奈。而孩子的眼睛,我只見無助。

心疼著這孩子。這麼乖的孩子,他應該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或許在社會的標準與家長的要求下,他自己也不知該怎麼處理這些繁瑣的事情,和負面的情緒。



母親罵孩子,感覺卻更像是在罵我。

真像一巴掌,摑疼我的臉,烙下滾燙的紅手印。

我多久沒被爸媽罵了?

這些日子我都在幹嘛?



細雨如線,如思念。更如千絲煩惱。

街燈被暈濕,我撐傘,一步一腳印。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欠罵,欠揍。被罵醒,哭過了,反而更清楚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文 / 鄧凱柔;圖 /  Masashi Wakui)


November 19, 2016

孤獨的路。






(一)


她的憂鬱症在林深處再度復發。

想給她最深的擁抱,把時間止住。

讓她的淚,在最唯美的角度凝止。




(二)


他最終陷入無限的黑暗之中。

平時理智正面的他,現在卻判若兩人。在她面前,他像個無助的孩子。可也只有在她面前,他是他自己。他感到無比難受,無比痛苦,無法釋懷。



她後來對我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別人面臨什麼困難,我們很快就看清問題在哪,但當自己身處困境,卻怎麼也看不清。




(三)


她隻身在外攻博。睿寶貝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天,她一人國外陷入黑暗的情緒。

身為母親,無法在兒子一路成長的過程中陪在他身邊,成了她最大的遺憾。

夜中頻頻夢中驚醒,醒時還在抽泣,想國想家,思已往生的父親,念在等她歸國的家人。



(四)


人生是孤獨寂寞的路。

路上或許有人陪著,那已是最大的福氣,但這條人生路,它必然是孤獨的,是必須一個人走完的路。



飲水冷暖,唯有飲者自知。

面對煩惱和困境,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解開心結。

有時候需要時間,需要幾分豁達,需要勇氣和堅持的力量。



至所有深感孤獨的人,所有心、眼、睡枕濕透的人,我想說的是,你並不孤單。

這是一條孤獨的路,但我們並不孤單。

由古至今,太多孤獨的身影和故事相互重疊。



她昨晚說過這麼一句話。

人生就是苦甜參半,人生不可能一直順遂的啊。

日子還是要過的,情緒轉化以後,再繼續學習。



願一切安好。我們一起加油。



(文 / 鄧凱柔;圖 / 網路)

November 14, 2016

如此美好。






原來早睡是那麼的美好。

十點半的敲門。十一點的牽手。十二點的溫柔擁抱。



一覺醒來,日淨。

天淨藍透明,清風漫步,陽光守著臺北的星期天。



十一樓鳥瞰,灰白之中幾點綠。

鋼鐵天生俊氣冷傲,從剛開始的冷漠和敵視,到後來卻逐漸愛上柔和的青與水。

陽光吸氣,青山吐氣,鋼鐵在自然的懷抱中甦醒,二十年前的臺北應該是個更美麗的地方。

迷你車子像玩具,在窗外的遙遠悠遊。



改了一整天的考卷。

黃金葛幽雅靜坐,從朝到晚。

暖陽光悠閒慢步,由東到西,陪我一整天。



心平靜,一切也格外美。

晚安,世界。

願明日安好。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路)

November 10, 2016

身影。






(一)


這不是一則愛情故事。



離別之際,她向左走,他向右走。

走了幾步,她忽而想看那離去的背影。

就在回首的那一霎那,徐徐晚風,昏黃燈光,她看見那四十五度的側臉才剛別過去。原來他比她更先回望著她,她卻殊不知。此刻,他早已別過頭,昂首闊步,向前邁進。

她開始想像,他回頭眼看她離去的姿態。他是否覺得她真無情,散場不說再見,卻殊不知她其實也曾回眸,只是比他晚了一步。

她不知他曾回首,而他不知她曾回望。




(二)


人只有一雙眼,而這雙眼只看得見前方。如果我們只相信自己所見證的事,那麼,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

更多的事,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




(三)


因緣巧合,促成每一件事情的發生。

事情的發生,當下的感受是如此的真實,可當事情成了過去,每每憶起,卻感覺恍惚如夢。

此時此刻,每一個當下正一點一滴的形成過去。



時間是什麼?它飄渺虛無,如夢如幻。

每一刻當下正成為過去,我的生命,正一點一滴的流失。我真的有活在當下嗎?在教室聽課,心卻想著待會要吃什麼;躺在床上休息,心卻想著未完成的事情,或是憶起種種過去。身雖然在此地,心卻不在此處。

心念如波濤,起伏不定。念頭參雜著慾望,難以息止。



驀然回首,來到世間已二十三年。所謂「年」、「天」、「時」的時間計算單位彷彿在警惕人們惜時,卻也彷彿毫無作用。

會有這麼一天,葉自飄零花自謝,美女成了死魚眼。Lana Del Rey 的歌聲在耳際唱起:Will you still love me when I'm no longer young and beautiful?

百年建築生斑駁,千年老樹長青蕨,幾十年的青春美貌又算得了什麼?

百年以後,我的肉身也不復存在,最終化為世間的一抔黃土。



旅住世間,只因靈魂需要學習和經歷磨練。

我願用一生,給世間留下一處溫柔,一抹餘香,至死,化為宇宙星辰,協助諸神明守護天地萬物。




(四)


後來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喜歡上日本文化。

除了受到最親愛的人的影響,最主要的原因,是源於對日本宗教信仰的欣賞。日本人對萬物抱有一種敬畏之心,那是一份最原始的誠敬之心,是出自於一種自然生命的意識。




(五)


雖然你不知道我曾回眸,而我不知你曾回望。

雖然有太多我不知道的事。



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

正因為美好的事不為人知,恍然大悟之際,才讓人更為之感動。

就算有的事一輩子也不會知道,且讓這份不為人知的感動在宇宙間蕩漾,讓這美好的頻率橫跨時空,長久永存。






(文 / 鄧凱柔;圖 / 網路)

October 17, 2016

藝術生活。





原本以為,生活越忙,時間從髮絲間、指縫中逃得越快。

沒時間休息,沒時間頹廢。

沒時間慢生活,沒時間愛自己。




可事實並非如此。

越忙,卻更容易劃清寧靜與雜亂的界限。

越忙,卻更清楚意識到靜心的片刻,更珍惜和體會到藝術和美。




感謝這奇妙的生活。

偶爾,一兩件善良的人美好的事,一兩件驚心卻叫人省思的事故,像淨而剔透的星光,點綴我清冷的夜空。



(文 / 柔;圖 / 摘自網絡)

October 10, 2016

我心如海。






我心如海。

有時,貪愛如毒,執著如藤,糾纏依附,使我窒息癱瘓。

烏云密布,風起,奏起無名交響曲,掀起一陣陣瘋狂。

雷雨探戈,在浪與花之間旋轉,狂舞。

而我,陷入深不見底的黑暗漩渦之中,再度失去靈魂,失去自己,失去最後的一絲光明。




直到風漸止雨初歇,點點滴滴。

彩霞經過,才發現那被蹂躪的一大片,正在發黑。

直到黑夜降臨,直到宇宙沉睡。

海死了。




在最安靜的片刻,最初的一絲金光,溫柔的滲透,腐朽的黑。

風醒,撫平碎過的海。

天亮,寬而明,和玉山一起,擁抱海的千瘡百孔,擁抱海所有的黑,所有的非黑,所有的所有,所有的非所有。




死得徹底,只為一切歸零。

歸零,只為從零甦醒。

那靈魂,如今在海之中,盤腿,與青山一齊靜坐。



(文 / 柔;圖 / Stella Im Hultberg)

October 2, 2016

第一〇一日。





早上聽著佛號醒來,憶起阿公。

昨天是阿公往生的第一百天。黃家全家相聚,拜天神拜阿公。

慧把照片傳來,臺北竟吹起了馬六甲的風。




阿嬤探阿公之墳,大家供奉鮮果、蔬食、包子,拿香拜拜。

看著照片,不傷悲也不難受,但還是自然的眼濕。

時間一晃,一百天就這樣過去。

人是什麼?生命是什麼?

生生世世,生生死死。




昨晚十一點四十入睡,今早六點自然醒。

窗簾外的陽光總愛鑽入房間喚人起床。

想起媽媽說,她小時候,阿公總會一大清早就叫大家起床,叫孩子們繞著田園跑步,呼吸新鮮空氣。




風帶走了阿公,卻帶不走他的人文風範和精神,他的才華和卓異。

媽、大舅小舅和姨媽們,各有成就,為人正直善良,節儉惜福,捨己為人,慈悲為懷,承傳了阿公的精神和思想。

阿公生前多行善事,卻行事低調,為人謙卑,外圓內方,處事待人誠敬有禮。




小時候,翠芳姨總愛給我看阿公阿嬤舊時的年輕照。

照片黑白,柔和的輪廓曲線竟如畫,一對年輕的臉孔,文青的氣質,含蓄的微笑,就這樣停駐在歲月的無涯荒野之中。




阿嬤區區一位不識字的女人,歷經苦難,卻從生活中學習和體悟,渾身散發智慧的光芒。

阿公往生後,有一段時間,阿嬤思緒凌亂,易累易恍神。但過了一段時間,她竟比子女們更早看透、甚至放下。子女見狀,更是打從心底敬佩母親。

阿嬤的存在,是一種愛,一種平安,她說的每一字句如珍珠般直落人心。

這份氣質、愛和智慧,閃爍在子女的眼中,流傳在子孫的血液之中。




阿公住院之際,子女輪流看顧,多次開會討論和策劃如何辦理後事。

阿公往生後,小舅便告訴兄姐們,「照顧媽媽的生活才正要開始。」

阿公阿嬤窮其一生換來子女子孫的幸福,今生所修,讓兩位晚年有所福氣。




阿公,無論您在何方,祝愿安好吉祥。

阿嬤還說,您永遠都是她心中那個唇紅齒白、風流倜儻的少年郎。




馬六甲海風吹醒我的星期天。

於是,起身刷洗綁頭髮,穿好鞋子跑步去。



悼私の亡祖父
於阿公長辭一百〇一天紀念日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絡)

September 18, 2016

止觀。






境界現前。

若心動了,已修的德行化成虛空,阻力現前,一個人就墮落了。

若如如不動,自然通過考驗,阻力化成助力,一個人的境界就提升了。




每一天,每一人一事一物,都是一面鏡子。

讓人愈看清自己的好和不好,光明和黑暗。

願心念止於一境,時而觀照自己的心念。




修行,從人事上修,從生活上修。

「止」,妄念不起,「觀」,念念分明。樣樣清楚,卻如如不動。

願提高警覺,顧好自己的心。

境界現前,可以是曙光,亦可以是地獄。一切唯心造。



(文 / 鄧凱柔;圖 / 鄧凱柔)

September 17, 2016

足。





找到自己的價值,自然就不會沉迷於物質。

不隨意浪費,是對生活的一種尊重。

不沉迷於物質,是自我生命的尊嚴。



偶然看到一句:

把日子過成詩,和貧富無關,和修養有關。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路)

September 11, 2016

放。






When one says goodbye, two weeps. 

One in the north, and another in the south.



世上沒有永恆,變幻無常才是真理。

體會了無常的奧妙,自然提醒自己,學會放下。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絡)

September 1, 2016

瑜伽省思。





新學期,手頭緊。

這回只能說自己沒有認真規劃,所賺的錢都拿去學自己想學的,結果新學期的學費無法自付,只好硬著頭皮到跨國銀行領錢。

從有能力賺錢的那一天起,就已經告訴自己,盡可能不花父母的一分錢。父母口口聲聲說那是存給孩子唸書的錢,但誰都知道,那是他們花了大半輩子賺來的血汗錢,那是爸媽的,不是我的。

於是決定日後把那些錢還給爸媽。我要自力更生。

但這回完全無法自行支付新學期的學費。台幣五萬多,換算成馬幣七千多,我居然連這點兒錢都沒存到。




錢都花去哪兒了?我得認真檢討。

房租。毋庸置疑的每月開支。

食物。好,這沒關係,除了三餐之外,我會少吃麵包零嘴的。

衣服。這真的不該花。身體只有一個,要那麼多件衣服幹什麼。

瑜伽課程。這是花最多錢的地方,但我依然覺得值得。這課程讓我接觸到的不止是瑜伽,更多的是心靈的成長,精神上的富裕,我得到的是金錢都無法給予的滿足與富裕。

瑜伽老師和這課程所交給我的,是一把鑰匙和一扇門。如今,鑰匙已在我手上,門就在我面前。可以不用再去上瑜伽課了,但我必須善用手上的鑰匙,打開這扇門,自行進修,自我提升。




如今再也沒去上瑜伽課。也好,之前已習得的,現在在宿舍可自行練習。

依然和瑜伽老師有所聯繫,臉書上也還在瑜伽群組,因此瑜伽老師近日的發文,如推薦書籍,或智慧良言,都能隨時知道。

感謝緣分,讓我意外發現這瑜伽課程,認識瑜伽老師。與其向外探討問題,不如往內自我省思。

人容易不滿社會和政府,但我們卻忘了,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分子。社會變成如此,我們是有責任的。只要清楚自己的本分,做好本分,自然就是為社會做出做好的貢獻。




暑假認真。

認真打工。認真教學。認真重新認識自己。

認真瑜伽。認真看書。認真探索未知領域。

緣分自然有最好的安排。一步步,讓我循序漸進。

一步步,讓我認識誰和誰,從中學習。

一步步,讓我更貼近自己,理解宇宙。

讓我意識到,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

讓我感受到,宇宙給我的愛與包容。

讓我察覺到,自己有始以來的習氣和習慣。猶豫不決的個性,未思考清楚就下的決定,下決定之後卻對自己沒有信心等。

感謝緣分,讓我認識到這些人,這些事情,和重新認識自己。




有心做一件事,而這件事利己利人,益於社會大眾,那麼,整個宇宙都會凝聚其力量,毫無條件的幫你完成這件事。

資源會不斷的湧現,金錢怎麼也不缺,貴人則自動找上門。

不可思議。

前提是,你發的心願是無私的,是想幫助大眾的心,是一顆慈悲的心,給予慈悲的愛。




中文。這不可思議的語言,超越語言本身,連結宇宙與萬物。

慶幸自己是位華人,即使身長於非華人為主的國家,從小依然接受和體驗華人文化與傳統教誨,這些體驗內化成經驗,連接自我、社會與世界,銜接由古至今的時空。




感謝緣分,所遇見的人、事與物。

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緣分安排了你們來到我的生命,和我的心靈對話。

你們教給我的太多,讓我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和不足,還需好好的學習。學習什麼?怎麼做好一個人。

你們讓我意識到,自己的心是多麼狹小與偏執。

自己是多麼不堅定與缺乏意志力。

怎麼做好一個人,這是我一輩子要學的事。




(文 / 鄧凱柔;圖 / 鄧凱柔)

August 13, 2016

H。


我知道這決定不容易。

必須狠下心腸,態度堅決,不可有任何挽留之地。



面對不同的人,處理不同的事,要用不一樣的方式。

像 H 這種自信過度的人,惟有以柔軟的心和堅決的語氣來對付。



有的話語如利刃,狠狠的割在對方心上。

或許會痛會流血,但感情這件事絕不能存有灰色地帶,滯留越久,灰色愈變愈濁,倆人的衣服沾上了,最後怎麼也洗不清。



話潑了出去,我坐下,他靜下。

一呼一吸,我心也在疼著。他是多麼棒的一位朋友。



H 曾經自信滿滿,自以為可以征服一匹溫馴的野馬,卻沒想過,這野馬是否也同樣的想被馴服。


(文 / 鄧凱柔)

July 29, 2016

瑜伽省思。





《今日的瑜伽省思》


(一)

假如付出就是苦,那你的愛只剩下苦;
假如付出就是福,那你的愛便很幸福。


(二)

真實的生活是,
認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內的事情,

不追求目前與你無關的遠景,
不糾纏於多餘的情緒和評斷。

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
不傷害,不與自己和他人為敵。


(三)

因為了解到世界的廣大與多元,
並覺知到自我的局限與狹隘,
所以允許自己不懂得他人,
也允許他人不懂得自己;

所以不試圖淩駕他人的意志,
也不輕易投身於他人制定的評價體係。

這大概就是最自由的單獨,最溫柔的叛逆。
你將在你身邊營造出一個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世界。


—— 摘自《涅槃瑜伽學苑》

June 15, 2016

Intimacy。






Intimacy,with myself。



得知妳最近的飲食規律很不尋常,其實心疼得很。

妳和我實在太像。妳正赤著足,踏上我曾走過的路。

只是我們的 eating disorder 正好是反方向的。

妳是餓到極點卻毫無食慾,一種驅不走的黑暗,而我是飽到極點,卻仍想拼命吃東西往胃裡塞,似乎要塞滿那永遠無法填補的空缺。



我們剛好是同一種人。

總是帶給身邊人安慰、快樂和正能量的那種人。

只是有時候,有些負面的情緒,我們卻不懂得如何處理。



「我知道那是不好的情緒。但是我,我沒有辦法,不去想。」

妳單薄的身影,焦慮卻如此清澈的眼神。



後來我們逐漸發現,情緒,不管是好的,不好的,其實都是情緒。

無需去迴避,也不用逃避現在的這個自己。

既然黑暗來了,那就安靜的坐著,不帶有任何苛責或呵斥的心態,正視它。

和黑暗面對面,不去抵抗,不去抗拒,因為它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它也需要被釋放。

我們能做的,就是正視,和擁抱它。






斑馬線上遇見一位好久不見的友人。

噓寒問暖,原本打算回宿舍。「我們一起散個步吧?」

本來就不太會拒絕人,看她急切的眼神希望我說 yes

於是笑著:「好啊。」



才知道妳有憂鬱症,病情時好時壞。

「因為有治療證明,所以學費比較便宜呢。」

妳說得像喝水一樣自然,和我分享一些我不知道的事。

或許,這根本不是病症,只是在這個社會體制裡,已經被劃分成「正常」與「不正常」、「健康」與「生病」。



這城市,昨天下一整雨,前晚午夜直到昨晚,今天卻異常得大太陽,好像昨天沒下過傾盆大雨一樣的,藍得透明。

當知道一切知識體系是被人類自行建構出來的,或許也沒有所謂的「正常」與「異常」。



人為什麼要被「二分法」呢?好與壞,正常與異常,光明與黑暗。

當知道天下沒有完全的黑,沒有純粹的白,自然會懂得愛自己,愛所有人。



接受自己的全部。

不管好的,不好的。給自己一個深深的擁抱。

沒有「完美」這回事,只有「完整」。

Embrace all of the perfection and imperfection,you are everything you are。



當意識到這一點,自然會對任何人更為寬容。

對那些傷過自己的人,試著放下,原諒他們。

對那些自己曾經傷過的人,敢於認錯,勇敢的誠心的向對方說對不起,不管是用說的、寫的,或是其他形式。同時也警戒自己,絕對不能再傷害其他人了。

唯有接受全部的自己,才能以一顆更為寬闊的心面對世界。






Intimacy,with the one I loved。



最近瑜伽課上到「親密關係」,即 Intimacy and relationship 之課。

Christopher Moon 著的《Relationship Bridge to the Soul》,中譯為《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是 Niseema 瑜伽老師最近推薦的書。

「跟其他有關如何談戀愛,或如何步入成功又幸福的婚姻書籍比起,這是我看過最完整的一本書,裡面含有心理學與哲理的層面,從親密關係、情愛關係到個人的身心靈。」

上網買下二手書。才 120 台幣,差不多馬幣 14 令吉



還沒看完,但覺得內容寫得挺好的。

大概簡述這兩天讀到的片段:

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即指談戀愛、步入婚姻)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即心靈上與生理上的需求)。

我們希望找到一個人為了我們可以拋棄全世界,而且永遠把我們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情人。如果沒有人覺得我們是不可缺的,我們將被迫面對被全世界遺忘的難受感覺。

我們想要在對方眼中「變得特別」,想要有重要性、有價值、有用、被讚賞、被接受等慾望,其實都是自己小時候童年沒有被滿足的慾望。而如今,我們希望這些慾望被自己的伴侶滿足。我們總是對另一半有所期待。如果他們沒滿足我們這些要求,我們會想要「改造」自己的男女朋友,試圖讓他們變成我們理想中的情人。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有個「想像中的理想情人」,一旦找到有潛力滿足我們需求的候選人,我們就著手把他們塑造成我們心中的理想伴侶。而這種徹底改造伴侶的企圖,很快會讓雙方走上通往地獄的路。

於是,與伴侶建立親密關係,不是為了愛,而是為了滿足我的自私需求。這些童年沒被滿足的渴望,讓人試圖在伴侶身上找到,如我們需要對方安撫我們的不安全感、無力感。當對方沒有達到你想要的要求和需求,你就不快樂。事實上,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讓你快樂。換而言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讓你不快樂。快樂,源自於你的內心。



(文 / 鄧凱柔;圖 / 網路)

June 8, 2016

這個時代。


有時候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瑜伽。遠行。洗澡。音樂。跳舞。逛麵包店菜市場。看人。看花。大笑。




明天端午節,台灣連放四天假。

於是,今天成了我完全放鬆的假日。




天氣好得想出門。

做完瑜伽,心情舒暢無比。

聽音樂的時候還差點跳起舞來。

頭髮亂得開心,連我也管不了她。

唸博士的室友竟然也放肆的看起電影。

連假才正要開始,大家早已不聽指令,不理那被規定的城市速度與步伐,自顧自的悠閒起來。









Can I see you? I'm going to have some beer。

那天晚上法國女孩在臉書上和我說她分手了,急著見我似的。

乍聽之下很嚴重,凌晨十二點我答應出來見她。




見到面,看她一臉鎮定,毫無分手痛心的模樣。

後來才知道,提出分手的是她。

她只是對那男生感到抱歉,受傷的是那男生,不是她。

也是。她在這裡早就背著男友劈腿,還請我保密,我還在擔心她什麼呢。




喝酒。她居然在我面前抽起煙。

還好風是往她的方向吹。不然我要帶著煙味入睡了。

剛開始認識她,還以為她從法國鄉村來,應該會比較單純。

認識久了,才知她染毒吸煙喝酒,情感方面比較複雜。

偶爾還是會心疼。好好的一個女生,怎麼成了這樣?









今天不睡午覺。

換個方式,躺在地板上看書。擁抱大地。

整理書桌。買朵醉紅玫瑰作房裡風景。

夕陽西下,運動裝,跑步去。

看阿嬤們圍在一起裹粽子,買了兩顆,讚美幾句逗她們笑。




跑完步,過斑馬線,偶遇一位善良的朋友。

她當下約我一起散步。好啊,我笑著說。

她沒想到我那麼爽快就答應了。

「臨時約臺北人,大多都不會答應。要約人,還要提早幾天和他們說呢。」

後來才知道,她之前唸過護理科系,然後轉到心理系。

也後來才知道,她是個憂鬱症病患,病情時好時壞。




這個世界看似什麼都有,也看似什麼都沒有。

這城市看似繁華,但住在裡頭的人或許病了。

二十一世紀,科技是這樣的發達迅速,但我們的生命好像也和科技一樣,快速而短暫。



(文 / 鄧凱柔;上圖 / 鄧凱柔;下圖 / 網路)

June 6, 2016

愛與生活。





3 Juin, 2016。



上週五,人生中第一次參與一場小小研討會,發表一則稱不上論文的文章。

研討會結束,每個人有個小餐盒,裡頭裝滿大大小小可愛的麵包。




搭捷運回家,近晚上十點,回宿舍的路上看見一位駝背的阿嬤在撿垃圾,做垃圾回收。

瞧她在茫茫人海中,在這麼一個五光十色的 shopping area,那瘦小的背影顯得更落寞,更單薄

不由自主的從背包裡取出那份餐盒。

阿嬤,這有多的,給您。

阿嬤的背很駝,連腰也彎不了,得整個身子轉過來才看得見誰在背後和她說話。

啊,怎麼這麼好。謝謝,謝謝。




27 Mai, 2016。



那天盧虹屹來臺北考試。

晚上住我這兒,睡地板,真委屈了她。只能在瑜伽墊上鋪一層單薄的床單。




依然記得那晚,我帶她到一個神聖的地方吃晚餐。

點了海鮮青醬燉飯,她居然體貼得為我剝蝦殼。

事後回想不免有些感動。




我之所以是今天的我,也是因為有妳們的關係。

妳們的名字,一筆一畫的刻在我的心上,溶入我的血液。

謝謝妳們。每一句話語,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相互影響的念頭。

陳謙慧。盧虹屹。李盺橒。余柔萱。




愛妳們。

妳們已經深刻到,幾乎每隔幾天就會出現在我的夢裡。




這陌生的城市裡。

需要妳們的背影。和聲音。



(文 / 鄧凱柔;圖 / 網路)

May 20, 2016

麥香。






只想做個簡單記錄。

記錄遇見那雙眼。

那種風度與正直,認真與智慧,是我想要的,需要的,迫切的。



只想記錄,那聲音。

如夜的沁涼,清澈星光。



是圖,是風景。

是清澈湛藍的天空,與風,與金黃小麥的總和。



然而,地球轉得太快,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相識。

不可惜,不遺憾。或許因而保留所謂的美好。



茫茫人海,只願你偶爾想起遠方的我。

若是有緣,願相續。



還是忍不住記錄嘴角的一抹微笑。

我的生命因文字而豐富起來。

歲月是如此靜好,圓滿。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路)

May 15, 2016

我思故我在。






人是天使,亦是怪獸。

人可以行善,可以環保,可以透過一舉一動來愛護地球與所有生物,同樣的,亦有能力透過一切行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毀掉自以為理所當然的宇宙。




生命中的人來來去去。留的會留,走的會走。

不惋惜,只因這是生命的常態。

不遺憾,只因如果對方需要幫忙,而你正好伸出援手,那就完成了緣分的意義。




衣服夠穿就好。

不講究光鮮亮麗、名牌奢華,而是思考如何讓自己穿得舒服,也讓人覺得自在。

「女人的衣櫃永遠少一件衣服」,為什麼選擇一味相信人們所建構的價值觀,最終成了貪欲的藉口?

你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自行建構自己的價值觀。

人的心應如稻穗一樣謙卑,如藍天一樣寬闊,可以尊重與理解、接受與包容不一樣的價值觀,卻不一定要相信與實踐別人的思想。




如果有多的時間,寧可不對電腦,不看手機,而是去運動,或到戶外走走,看看外面的有趣的事,認識一些有趣的人。

寧可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充實自己。




有意識的活著,是最重要的事情。

無意識的活著,這和動植物幾乎沒什麼兩樣。

人之所以別於動植物,在於有能力「思考」 。正因如此,人所背負的責任遠大於動植物。拯救還是毀壞世界,只是一線之差。

而思考的獨立與價值性,在於思考的內容。

如果人只活在其中而不去思考,那麼他只能是一個被社會擺佈的玩偶。

社會有時發生某些事,某些人會喊起正義口號,召喚大眾加入。每一個動機皆有政治因素。

如果這些喊口號的人,背後的動機是不良的,那麼欠缺獨立思考能力的大眾加入了,也只是成了此一組織的棋子。大眾的加入,沒有讓社會變得更好,反而製造了更多的混亂。




一位我十分敬佩的老師說過:「如果你是一個螺絲釘,那就努力做好螺絲釘的本分」。

如果社會是一個極大的機器,那麼你就是其中的零件,不管是什麼厲害的零件,或是小至不起眼的螺絲釘,你都是獨特的。你的一舉一動會給社會帶來影響。

「盡好本分」是最要緊的。

有時候天下大亂,政治上對立的兩方你都看不清誰是黑誰是白,或許也沒有所謂的黑與白,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不必加入勢局,不必大聲嚷嚷,回歸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

該平息的,自然會平息。




很多東西都不是我們的,只是我們看久了,習以為常,以為那是屬於自己的,卻忘了這個東西的背後,是由多少人、多少時間、多少的因緣巧合所湊成的。

像是自己的身體,今天的成就。

所以,請善待自己,早點睡,照顧好自己。




(文 / 鄧凱柔)

May 4, 2016

做個幸福的人。

托爾斯泰丨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一、懂得生活


為了好好度過一生,必須明白,生活是什麼以及在這一生之中,我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

歷代賢哲都曾教人們這些道理,所有民族文化中都有人教導如何過善的生活。這些哲人的教導在根本上皆歸結為一種唯一教導,人的生活是什麼和應當怎樣度過一生,而這也才是真正的信仰。

人只有做他認為符合生活法則的事,才算真正懂得生活的法則。 人們的生活往往有好有壞,但這僅僅取決於他們怎樣理解生活真正的法則。人們對生活的真正法則理解得越明確,他們的生活就越好,而他們對這個法則理解得越含混,他們的生活就越壞。



二、學習去愛


愛所有的人看起來是件難事。但在你沒有學會做事的時候,每一件事看起來都是困難的。所有的事人都在學:縫紉, 紡織,耕地,收割,鍛造,讀書,寫字。同樣的,人也應該學習怎樣去愛所有的人。

學會這一點並不難,因為人類彼此間的愛,早已被植入我們的靈魂之中。 所有人的生存並不有賴於他們的自我謀劃,而有賴於彼此間存在著愛。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為了逐年、逐月、逐日地好上加好。人的日子變得越好,他們互相之間就結合得越緊密。而人們結合得越緊密,他們的日子就越好。

如果你明白,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愛,那麼當你遇到一個人的時候,你想的就不會是這個人可能對你有什麼好處,而是你怎麼樣才能給這個人以好處。

只有這樣,比起你只關心自己的時候來說,你將會在所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就。



三、付出努力


你說:「不值得做什麼努力:無論你怎樣努力,都無法達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於達到完善,而只在於越來越近地走向完善。

把獲得拯救和幸福的希望寄託在並非個人努力的某種東西上——沒有比這更使人意志薄弱鬆懈了。

如果你看到社會制度是壞的,你又想改造它,那麼你得知道,為此只有一種辦法,即讓所有人都做得更好。而為了讓所有人都做得好,你力所能及的只有一點:自己做好。

不要指望你為向善而做的努力會迅速獲得成功,也許你永遠也看不到這種成功。你將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因為,你所趨向的完善,在你移動的同時,它也移動了同樣的距離。

意念的努力——並不是獲得幸福的手段,意念的努力本身就賦予你幸福。



四、把握當下


時間是沒有的,有的只是瞬間。而我們的全部生活就在於此,在這瞬間之中。

因此,在這絕無僅有的瞬間之中,我們應當全力以赴。

我們常說時光流逝。這並不對。流逝的不是時光,而是我們。當我們在河上乘船的時候,我們感覺到,是河岸,而不是我們所坐的船在走。時光也是如此。

不考慮明天是對的;但為了不去考慮明天,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每時每刻都提醒自己,我是否完成了此日、此時、此刻應做的事。

你感覺不好 —— 於是你以為,這是因為你沒能按你所希望的那樣生活,假如你的生活換一種方式,你也許會很輕鬆地完成你認為應當做的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你擁有一切你所希望的東西。在生命中的每一刻,你都能做成你本來就能做成的最完美的事。



五、鍛練思想


假如人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他就無法理解他為什麼生活。而假如他不理解為什麼生活,他也就無法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因此,對於人來說,沒有什麼比能夠好好地思想更可貴的了。

我們的生活是好還是壞,都取決於我們的思想如何。而思想是可以調整的。因此,要想生活得好,人就需要改造自己的思想,避免沈迷於壞的思想而不能自拔。

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如果發現你的生活變得更好更善了,更多地擺脫了罪孽、邪念和迷信,那麼要知道,這些成就只能歸功於你自己思想的努力。

中國的哲人孔子在談到思想的意義時是這樣說的: 「真正的學說教給人們最高的善 —— 使人洗心革面,並達到至善的境界。為了獲得至高無上的幸福,需要使全體人民得到妥善安置。為了妥善安置全體人民,需要使家庭得到妥善安置。為了妥善安置家庭,需要使自己得到妥善安置。為了妥善安置自己,需要端正自己的心。為了端正自己的心,需要鮮明而真誠的思想。」




六、直視苦難 


正如只有夜幕才能顯示出天上的星辰,只有苦難才能顯示出生活的真正意義。

在人們看不到人生的意義,為苦難而憤怒的時候,他們仍然要活下去,這原因就是,他們腦子里相信生活是肉體的,而在靈魂深處卻知道,生活是靈魂的,任何苦難都不能剝奪人的真正的幸福。

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的十字架,這並不意味著他肩負著重擔,而是意味著他肩負著人生的使命,如果我們不是把這個十字架視為沈重的負擔,而是視為人生的使命,則我們背負著它就會輕鬆自如;當我們的心靈溫順、謙恭、平和的時候,我們背負著它就是輕鬆的。

要記住,你所說的不幸之所以派給你,是為了使你接受考驗,為了使你學會謙恭而滿懷愛心地忍受不幸,為了使你仰賴這不幸而生活得更美好。而你生活的任務,正是為了使生活變得更美好。




七、感受幸福 


人是不幸的,因為他不知道他是幸福的。

一個哲人說過:我為了尋求幸福,走遍了整個大地。我夜以繼日不知疲倦地尋找這幸福。有一次,當我已完全喪失了找到它的希望時,我內心的一個聲音對我說:這種幸福就在你自身。我聽從了這個聲音,於是找到了真正的、始終不渝的幸福。

人弄壞了自己的胃,總是抱怨伙食。那對生活不滿的人也是如此。

如果你把不為你所掌握的東西視為幸福,你就將永遠不幸。要明白,幸福只存在於為你所掌握的事物之中,你的幸福是任何人也無法從你身上奪走的。

生活,無論是什麼樣的,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幸福,如果我們說生活就是苦難,這只是與想象中的另一種更好的生活相比較而言,然而其實我們並不知道還有什麼別的更好的生活,也不可能知道,因此,無論生活是什麼樣的,它都是我們所能獲得的至高之福。



—— 摘自《繁華盡處遇知音》《文茜的世界周報》

April 19, 2016

擁抱自己。





Dear Y,


你的焦躁與不安,我想是正常的。

從看到的聽到的真實例子中、我發現,『第一次』總是這樣。 正式的第一次,人總是犯了好多事後回想會覺得不該犯的錯。第一次,沒人教,我們也不懂得怎麼處理。我們以為就這樣處理啊,不然還能怎麼辦,但以後回想,才發現當初應該更成熟、更圓滿的溝通。

 重點不在於結局(在一起還是分開),而是在於那相處過程。回首之際,一個人會發現他學習到最多的,往往是從經營一件事情的過程。像是我現在的室友。現在她交第二任男友。有一回得知她和男友的感情陷入變化,她和男友講電話時,完全沒有提高嗓子的吵架。怎麼可以那麼理智,那樣冷靜,我簡直無法置信。原來之前她和第一任在一起時,倆人總是吵架,小事也吵,大事也吵。她跟我說的她的感受,她覺得吵得好累好辛苦。分手以後,她一度情緒低落,走出陰影之後,她開始反省自己。

為什麼要吵架呢?她說,有的東西明明就可以好好說,為什麼要吵架。所以她告訴自己以後任何事情,她決定和未來伴侶好好的說,理智的溝通。 生氣的時候,人最不理智了。我曾經對柔萱發脾氣,當下生氣的時候,真的火冒三丈,說的話像利刃,動作更是野蠻,毫無理智可言。虹屹都說,凱平時看起來安安靜靜的,但兇起來最可怕。我以前都會累積情緒,覺得不對的事我選擇不說,但這種情緒的累積就像炸藥,到某個時刻,只要一點火花,就會瞬間炸開。這種脾氣,在台灣爆發四次。一次對柔萱,一次對盺橒,兩次對阿謙(Sorry 謙)。每回發完脾氣後,說真,我都非常後悔,對對方感到超級愧疚。縱使對方真有做錯,我還是覺得自己像個罪人,爆發的脾氣傷害了對方。

我不想因為一時的不理智,而傷了自己最深愛的人。 因此我決定改好自己的脾氣。我要理智的和對方溝通。於是三、四年前的新年,我發了願,希望自己的心柔和似水,把脾氣馴服,調好。而這些年來,也算是成功。




你覺得有時候對情感的投入太多,回過頭來卻找不到原來的自己,這讓你陷入一種無助的焦慮,你開始懷疑時間的功能。

我想,如果一場戀愛足以讓人失去自我,那表示這個人還未成熟,而在這樣的時機,是不適於談戀愛的,因為一個不成熟的思想,是不穩定的、容易失衡的,影響的不止是自己,還有對方的心情和情緒。

愛情國度裡,我算是有前科的,後來決定改過自新,重新做人。說得好像挺嚴重的,但論我的心靈所負荷的重量而言,過去的種種,是讓我掙扎過、罪惡過、痛苦過的。單身會讓人學到好多。包括在一起的溫柔對待彼此,包括就算不能在一起的好好道別,祝福彼此,讓這場千瘡百孔的愛情,有個圓滿的句點。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事。但千萬不能小看這些不完美,也別逃避,要正視它,感受它,嘗試接受,並好好的處理它。這些瑕疵,正是構成生命的完整性。當你學會正視與處理,接受與包容,再慢慢的放下它之後,你會發現,你的心會變得更寬,更溫柔。

以後不論是在愛情、友情,親情,你的身上會散發這種慈悲與溫柔的力量,你或許不知道,但外人是可以感覺得到的。而這些力量,源自於你對自己生命過程中的體悟,其中當然包括創傷、痛苦、罪惡等黑暗的感受。無需害怕這些黑暗,或逃避這種脆弱,反而要以一顆溫柔的心去對待它,接受它,擁抱它。在這些過程中,你不止對自己的生命有所體悟,你也可以幫到其他人。因為經歷,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當他人面臨類似的問題,感到無助的時候,你就知道該從什麼角度切入,該怎麼幫助對方。

 生命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這些溫柔的力量,只會讓你更為堅強,更有智慧。擁抱自己的完美與不完美,感謝這些元素,因為它們構成的,就是最完整的你。

生活一起加油。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絡)


April 13, 2016

我們不吵架,好嗎?







溝通,是要在雙方願意的情況下才得以成立。

如果只是一方嘗試溝通,而另一方不去理會,不給予回應,那這溝通同等於零,無效。

把事情說開,總是困難的,總要有人開個頭。而這個人,在我眼中是非常勇敢的。她是冒著「這段情感有可能撕裂或決裂」的危險,嘗試和你進行溝通。

好友之間的「認真溝通」更是難事。有的事情不好說,怎麼切入都覺得怪,怕傷害彼此感情,卻不說不行,難道要眼睜睜看著事情惡性發展下去嗎。




人總是站在自己的觀點看事情。溝通如同提供選擇,一個換角度看事情的選擇。你可以不用完全接受,大可以堅持自己的立場,但你一定要尊重對方的想法。

對方就是因為看重這份感情,這段友情,這份愛情,才選擇鼓起勇氣,嘗試和你溝通。對方溝通的目的,無非是想讓倆人之間的相處變得更好更完整。

所以,請一定要以一顆溫柔的心,尊重對方。他竟是如此的重視你。




以一顆溫柔的心對待自己,對待他人,我相信吵架是可以避免的。

人之所以會吵架,是因為不懂得如何溝通。她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說了,也不知道你是否理解她的心意,她越說越覺得自己無助,於是愈說愈氣,而你依然默默無語。只有一方嘗試溝通,而另一方不給予回應,她試著溝通直到絕望,最後只能無力哭泣。

但人是會成長的,如果人具有反省與思考能力的話。

室友說,她初戀的時候總是透過吵架來溝通,但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的溝通不完全有效,很多事情明明可以好好說,倆人卻不知怎麼吵了起來。正因為經歷過,她漸而明白,於是她答應自己,以後不管什麼事,她一定要好好的溝通,好好的說。她不想再與對方吵架,她不喜歡那種感覺。

誰會喜歡吵架的感覺。那種氣血急促、失去理智的狀態。

當你明白,對方就是因為在乎你而急於和你溝通,你的心自然會緩和下來,會尊重對方,聆聽對方,並也嘗試和對方說出自己的感受。只有好好的說,倆人相互聆聽,相互尊重,直到雙方達成相互理解,這才是溝通最主要的目的。

要記得,你是溫柔的愛著對方的,不管是家人、友人或情人。

所以,請溫柔的對待你的他或她。

唯有尊重,才會口出善言。



(文 / 鄧凱柔;圖 / Pinterest)

April 1, 2016

臺北的晚風。







報告結束,下課。

和教授同學一起吃晚餐。不知為什麼就是想來一杯熱巧克力。或許心被風吹得寂寞,吹得冷,需要一杯濃的甜的熱的來暖和。

繁華城市人海茫茫,想回宿舍,又不想回宿舍。像無業人士一樣漫遊臺北。原來我只有在兩種狀態之下會想逛街,一是心情好到想出門走走,二是寂寞到絕望的時候。

最近總是被這樣的感覺侵襲,我想我的心開始變得浮躁。明天開始放幾日連假,正好,足以學習如何靜心,重新認識自己,擬定長遠目標與方向。

逛著街,心裡卻想起一位很珍惜我的朋友已離開,日後應該也不會再相見。




總是在離開以後,才會想起對方的溫柔。

對你,沒有喜歡,沒有男女情愛,就是朋友之間的珍惜之情。如今,你正搭乘飛機,回到世界的另一端,回到原本的生活。

謝謝你,總是溫柔的對待著我。不管我說的話有多違背你的意願,你總是理解和尊重我的決定。你知道我們只能是朋友,卻依然珍惜和我相處的時光。和你比起,我顯得被動和冷漠。

離開的前一晚,你約我出來。星空下,晚風中,談的是生命與思想。最後,你嘆口氣說以後難以相見,並給我一個至深的擁抱。你久不放手,我才知道你對我應該不止於好感。




開始回歸到最初的狀態。

沒有對誰的思念,沒有渴望,沒有難受,沒有對任何情感的執著。感謝時間和距離,讓我放下一些早就該放下的事情。

感謝緣分,讓我遇見願意珍惜我的人,也讓我看見情感可以這麼簡單,也可以這麼複雜。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絡)

March 19, 2016

偶然幾句。





定律。


在死亡面前,才猛然發現,這世界上沒什麼是放不下的。

手中抓著的,未必永遠是自己的。

擁有的同時,你也在失去著什麼。

這是個公平的定律。



命運。


名譽錢財,現在未來,需靠自己努力換取,但不執著於結局。

得不得到,是命。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會是你的。

創造獲得的可能,是運。是個人努力的經營。

就算一個人有富貴命,但他不認真,不去努力,機緣也不會找上門。



愛情只是生命的一部分。


過去總是崇拜愛情,實踐理想的浪漫,但到了一定的年齡和成熟度,你開始知道愛情不可能只停留於浪漫。它不能只有純情,它還有更現實的成分。

換句話說,它是一種保障。未來的保障。

你願不願意和她在一起,不再只是因為你喜歡她所以和她在一起那麼簡單。你開始思考,她適不適合當妻子,當孩子的媽,還是這種人只能當情人,不能攜手步入婚姻?



茫茫人海之中,你或許還在尋找那適合你的人。

我相信一個人只要努力的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那麼他一定會遇見一個更好的,更適合自己的人。

感謝緣分,讓我這些年來單身著,讓我透過寂寞和孤獨更深層的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從中思考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思索生命的意義。

如果不是單身,我不會靜下心來洞察自己,也不會正視自己的缺點,思考如何改善,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



茫茫人海之中,我或許還在尋找那適合我的人。

尋找之中,或許是對的人,或許是不對的時間,但那都已經不再重要。

我一直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不再只是為了遇見更好的人,而是為了自己,為家人,為社會,為世界。



變得更好。


像一朵含刺的玫瑰,曾經的臭脾氣總是傷著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只有最親密的,才體驗過我的暴戾兇殘。

只有最親近的,才會被刺傷和淌血。



於是我決定改過。

為的是你們,我最親愛的你們。我的父母,家人,以及我的閨蜜們,盺橒,柔萱,虹屹,謙慧。

從來沒告訴過你們,那一年的新年,煙花綻放的當下,我許下一個永遠而慎重的諾言。不再發脾氣。有什麼事,我要好好溝通,語要柔,氣要順。

這諾言對我的意義重大,日常更留心觀察自己的行為舉止,乃至心中的念頭。

於是我開始蛻變。開始步入,另一個生命的階段。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過去犯過錯,罪惡過,從中逐漸學會理解自己,接受自己,寬容自己和他人。

感謝生命中出現的每一位,我的生命因你們而豐富起來。

"Wholeness does not mean perfection; it means embracing brokenness as an integral part of life". ― Parker J. Palmer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絡)

March 12, 2016

玻璃世界。





親愛的 C:


我曾經一度問你「之後有什麼打算?」從打工度假,動物保育,到咖啡種植,對我來說,這些都是蒙著一層薄紗的美好。這些夢的美好與現實的瑣碎,每當你對我細說,都覺得是一篇篇動聽的故事。

只是當我一再問你同一個問題,關於未來,關於以後,我得不到一個穩定的答案。我的心在徘徊,而你的生命實屬三毛的流浪。

在感情世界的汪洋裡,生命漂流之中,我希望握住的是一塊堅固的浮木。對不起,喜歡你是一個事實,但在太多的不確定的風雨之中,我的心就像個濕透而破爛腐朽的小木屋,缺乏的不止是安全感。

但我想讓你知道,你絕非海洋之中的一陣浪花,即生即滅,不是這樣的。你是一陣陣的毫不停息的,充滿生命力的浪花。每當我面臨問題,我會想起你說過的話。你看透了我,雖然我不知道你是怎麼做到的,但你最了解我的。



之前看過一句「最懂你的人,未必是合適和你結婚的人」,當時我不明白,怎麼這句話如此矛盾。後來才知道,世界充滿悖論的灰。

和你通過長途電話,收到你的來信,陷得越深,心卻越糾結。把問題晾出來,把心掏給萱,還記得萱當時感嘆的模樣。女孩需要的是安全感啊,萱說。

我總是在不安定的世界尋找穩定的狀態。

你是散文家,是詩人,寫給我的字字句句裸露的都是最真實的情感與澎湃的熱血。只是。



你依然是對我很重要的人。

總覺得這樣寫一寫,自己的感情世界即將變得透明。

玻璃世界裡裝著愁,裝著憂,構成了美的總體。



(文 / 鄧凱柔;圖 / Bicem Sinik)

March 11, 2016

L 與 Q。








Life'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ll never know what you'll get

時間總是先出題考我,卻把答案藏進緣分的衣櫃裡。

重新喜歡上 L 以後,卻來了一場與 Q 的雨中邂逅。




星期三,臺北轉涼的第一天。前一天還陽光明媚,隔天卻一副劈頭不認親的樣子,終日綿綿細雨,灰而暗,陰而沉。這樣的天氣將一直持續到下週。

當時下午四點,我坐在校外附近的長凳上,低頭填寫獎學金申請表格。細雨像斜線一樣劃著,微弱的貼在申請表上,髮上,衣襟上。

正思考獎學金申請的理由該如何寫,卻沒意識到有個人走得很近,和我說話時還把我嚇了一跳。忘了 Q 說了什麼,只記得是一口帶有法國腔的英文。




Q 開始經常寫信給我,積極約我出來。旁人都看得出來,語言和文字也蘊含太多暗示,我也明白他的心意。少了以前的感性,多了幾分從容,我開始和室友分享分析。室友習慣和我聊心事、感情的事。這些無法和他人分享的秘密似乎拉近了倆人的距離,推遠了城市的孤獨,久了形成一種習慣,偶爾會在深夜中深聊心事。

畢竟是個暫時的旅人,就是在一起,亦只能算是短暫的艷遇。L 與 Q,論文化背景的親切與真實感,當然是 L 佔優勢,但 Q 所蘊含文化是我曾經一度嚮往的異國文化,是我過去在大學努力修課旁聽的動力,那彷彿是個遙不可及的夢。論倆人性格的互補或相持,L。能讓我看見未來希望的,L。

L 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他無法給予任何承諾。Q 是國際警察,跟踪和拘捕毒品色情案件,自從巴黎發生恐怖襲擊事件,他被分派到現場處理恐怖襲擊之部門。所以目前無法在兩者身上找到未來的穩定性與安全感?和室友分析到這裡,我開始頭疼了。

其實也不用分析,現在只是一個過程,結果究竟為何,答案還在風中。只是突如其來的緣分,還真讓人措手不及。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路)

March 6, 2016

等待的後記。






續前一篇。



後記:

如果一直想著謎樣的你,我無法專注於當下,無法活得自在灑脫。

如果一直思考我們以後會如何,我會錯過今日的藍天與暖陽的味道。

把你摺好,收進衣櫃,出門依然穿上平日的外套。

雖然偶爾會想起,衣櫃左邊的第一排。



(文 / 鄧凱柔;圖 / Bicem Sinik)

March 2, 2016

等待。







有沒有這個可能,在不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

而我不再是那樣的輕狂無知,不再一味的憑感覺處理事情,任感性擺佈。

而你是如此的理智,不像浪漫的潮水起起落落。兩個人似進不進,似退不退。

沒有人願意主動解開,似愛非愛那樣的謎。




新的學期就這樣開始了。

水藍的天空下,我乘著謎樣的飛機離開故鄉,離開有你的地方。

如水的夜空裡,謎樣的星星像某人的眼睛一閃一爍,訴說著綿綿情話,怎麼看都像是情人節的夜晚。




這回,臺北的日子過得不像樣。

像少了分針的時鐘。缺了糖的紅豆湯。沒有答案的題目。

緣分就這麼丟了個題目給我們作答,讓人又氣又笑的是,答案將由時間公佈。

時間到底是解藥還是毒藥。還是這只是一場沒有結局的故事。




是什麼讓我遇見這樣的你。

謎樣的夜,鐘塔下的噴泉,星空下的影子。今年的情人節過得有些不一樣。





(文 / 鄧凱柔;圖 / 摘自網路)

January 8, 2016

左手的故事。







跟宇宙間的億萬年比起,四年的戀情真的不算什麼。原先你已計劃好,想牽起她的小手和她步上紅毯,直到生命最後的最後。我不知該如何安慰你失戀的情緒。我們說不上是熟悉的朋友,更談不上什麼好友知己。我們只是習慣彼此的存在。從國中到高中。

還記得十四、十五歲那年有寫過你。那是左手的故事,是你和我唯一的共同之處。我們都是左撇子。多年以後,我知道你眼中有她。覺得你眼光真好。換我是男生,我也會想追求她。

你們在一起的消息我聽得理所當然。門當戶對,男的俊女的美,簡直令人羨慕。你有你的脾氣,但每當你們出場,我總是看不到你火爆的脾氣、性格的棱角。原來愛情的力量可以這麼大。大到可以讓你失魂落魄,碎成千片萬片。



而如今,你像是失去支柱的建築,地震震碎了記憶,僅剩的只有灰飛煙滅之後的空氣。而我像個醫師一樣給你複診,為你開藥。但我堅持不放麻醉劑,不放任何讓你心神迷亂的毒品。

一磚一塊只能由你自行建起,我只是路邊的一朵小花。只能透過風,偶爾將芬芳轉寄給你。

雖然我只是你路過的風景,但感謝緣分,還是讓你在最難受的時候剛好遇見我。能和你重逢,已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你吐了一堆男人話,情緒壓抑已久。父權的社會怎麼更讓男人飽受內傷。你問怎麼對你那麼好,我笑說不然朋友是拿來幹嘛的。你好我就好,就這麼簡單。「怎麼才幾年妳彷彿變成熟了?」



才幾年。我們都變了。但對你的珍惜,那份情感是不變的。國中那時候早已把心交給你,是你從來都不知道的事。

知道了又如何?這些年來,你已不再是你,而我也不再是我了。只能說你依然是我很特別的一位友人,生日快樂。




 (圖 / 鄧凱柔 ; 文 / 鄧凱柔)

K A B O O M

T W E E 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