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2, 2018

選擇。




重要的不是你做出什麼選擇,而是能否堅強的走好自己選擇的路。


December 11, 2018

豐盛星語。





專注於一,
就能回到存有本身,
即回到自我存在的本源。

所以,禪宗說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文/羅鈴沛先生

奇妙體驗。






塵埃見宇宙。


  2018 年 10 月 20,寫了好久的論文,大概有 3~4 小時,後來覺得腦袋不行了,想起中醫師說的,可能是「氣」衝到腦袋。(我之前生理期經常晚來,有時一個月半,有時近兩個月,中醫是說我本來體質氣血不足,結果現在經常用腦過度,氣往上半身聚集,沒有往下流動,所以月經沒被推動出來。醫師建議我月經快來的一個星期前,應該多放鬆,散散步,腦袋放空,讓氣血往下流動。)

  當時正是第 30 天,月經將來,我感覺腦袋鼓鼓的,想必是「氣」在聚集,就決定放鬆一下。 於是我做有氧運動,開 Youtube 跟著動動跳跳,可是 30 分鐘後運動結束,便覺身體更累。平時我做有氧運動結束時會覺得身心舒暢,可是這次並沒有,反而精神上感覺更累,我覺得自己不太對勁,於是決定靜下來做瑜伽。

  我平時瑜伽並沒有規定自己要做什麼制式化的步驟,比較多是隨意隨身體,感覺身體會告訴我需求,我就會去做某個瑜伽動作。 當天有氧半小時後覺得更累,這現象太奇怪了,我覺得自己必須靜心。

  做瑜伽,從頭開始到結束的大休息(深呼吸)共 1 小時。 這一小時結束後,看見地上有些頭髮,就決定掃地、擦地板。掃完地,決定用手拿著抹布擦地板。 就這樣擦著,不知多久,突然才意識到,我現在好平靜,好有耐心啊。全心充滿喜悅,我感覺自己完全專注在擦地板、注意地上聚集的塵埃。(平時我人有時較心急,頓時覺得自己好有耐心的那一刻,感覺心寬了好多好多~)

  這份平靜的喜悅就這樣維持到隔天早上醒來之後。醒來的時候還是感覺到喜悅,可是開始接觸論文資料之後,這份感覺就逐漸消失了。於是寫下〈塵埃見宇宙〉,其中提及:「在那個當下,我專注於一塵埃,而得了全宇宙。」「身需磚瓦屋,心需明靜空。」



羅鈴沛老師講解。


  佛家所謂的「苦」更準確來說,是我們大腦(CPU)從出生到現在一直不停的運作。簡單來說,事情明明在一個時間段發生了、結束了,但是我們在事情結束後,CPU 會不斷的從 hard disc (記憶庫)重新提取經驗,然重新溫習一遍。「苦」是苦在這裡。

   CPU 自有生以來就不斷從 hard disc 提取記憶,若要細分,佛家分成「色、受、想、行、識」,也就是:

色:肉身接觸的外在世界
受:在腦中形成 image
想:產生跟過去的聯想
行:產生喜歡、不喜歡的情緒
識:從剛才色、受、想、行一系列過程,最終形成了認知(cognition)的完成

  這一系列都是大腦 CPU 跑這些 program 的流程。 換言之,客觀的外在世界,經由這一系列過程,我們賦予它注官的認知、想法,形成喜好厭惡的情緒。舉例來說,如果一件不開心的事情在昨天晚上 7 點已經結束,但是有人晚上會睡不著,隔天早上醒來還是會不開心,這就是 CPU 一直不斷從 hard disc 提取記憶,一系列的「色、受、想、行、識」一直不停的跑一遍,這就是佛陀所謂的「苦」。

  靜坐,簡單來說就是讓大腦 CPU 暫時停止運作。而當 CPU 停止運作,所謂的「樂」,也就是佛陀所體驗的永恆的快樂,就會存在。而這種狀態,就是「活在當下」。

  今天聽老師分享靜坐經驗,下課後便和老師分享一個月前瑜伽後擦地板的平靜喜悅感受,也和老師敘述當時的喜悅持續到隔天早上寫論文之前。老師聽了,說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感受。

  為什麼佛家每次叫人「活在當下」,也就是吃飯的時候吃飯,走路的時候走路,這才是最難的,很多時候我們身體在這裡,心不在這裡。

  老師說,我的喜悅感受可以持續到隔天,這還蠻久的,不過這樣的經驗驗證了佛經所說的(我忘了原文經叫什麼,不過意思是)「永恆的快樂」,也就是說,如果每分每秒都活在當下,就會存在這平靜的快樂。

  換句話說,開發智慧、開悟以後,佛陀的感受,就是這樣的感受,每分每秒都是平靜的喜樂,因此佛家所說「離苦得樂」,離什麼苦?所離的「苦」,就是剛才所提到的,大腦 CPU 所跑的那一系列program 所形成的對外界的認知活動,那些認知都是充滿變化的。變化分成「身」、「心」兩種,「身」即肉身,「心」即念頭、思想、情感、情緒,這些都是隨著時間一直變化的。

  佛陀的教育,就是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在變化之中,因為變化,所以我們會經歷「苦」,不管是身(肉身)或心(情緒)都一樣,因此佛家希望人人「離苦得樂」,「樂」是什麼呢?就是剛才提到的,一種難以言喻的,平靜的喜悅。

  佛陀因為開悟了,感受到這種「樂」,所以反過來看人世間,才會敘述人間為「苦」。因此佛家說人生「苦」,其實並不是灰色、黑暗、悲觀的色彩。

  老師問大家,佛說人間苦,是悲觀還是樂觀,我想了想,覺得是「客觀」。老師問為什麼,我說因為佛陀是根據所觀察到的東西而做出客觀敘述。老師便說,佛經也是這麼敘述的,稱其為「如實觀」、「真實觀」,也就是客觀敘述的意思。


注:2018.12.08 夢到一群烏龜,夢中鏡頭還特寫烏龜~~


2018.12.10(一)
文/鄧凱柔;圖/小王子

K A B O O M

T W E E 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