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 2013

美。


這幾天正是雨季。

綿綿春雨,怎麼打傘也沒用,斜風細雨只會輕柔的沾濕衣襟,不至於淋濕全身,所以有時下起微微細雨,我根本就不想撐傘。

這幾天是大學所放的連假。清明節、兒童節全都擠在一塊兒,大學便放了五日連假,星期三至星期日,我們當然打從心底的樂透了。

雖然桌上尚堆著連假該做該溫習的課業、心裡懸著下禮拜得趕著呈現的企劃書,我和幾位好友,盧虹、李盺與陳謙,還是選擇其中一天來個出門一日遊,壯遊一番,讓自己身心放放鬆,也多看看外頭的世界,別悶在四面牆的狹隘空間裡。

每一次的出遊都是由盧虹這個活潑過動兒一手策劃,不過這一次她決定把此任務交給李盺,讓自己輕鬆的當個遊客就好。

李盺想了好久,卻不知道該怎麼策劃這次的一日遊行程。我想也是,大家各所需有所不同,也不知道大家心中理想的一日遊是什麼樣的,她問了我,我也只能給個模糊的答案。

『其實一日遊,到哪兒都可以,有開心的出門玩一玩就好了。』

『我想來個后里鐵馬道一日遊。』

呃,鐵馬道。




我是個不會騎腳踏車的女孩。

印像中,小時候是有騎過家門前的一輛紅色腳踏車,然後在家門與家周圍籬笆的狹小範圍內兜幾個圈兒。那應該是十一年前的事情。後來,我忘了怎麼騎腳踏車。

這件事情大概在兩年前被姨丈與表妹們發現,他們甚感驚訝並鼓勵我應該學一學騎車技術,畢竟這是個健康的運動,也是終身會用著的東西。

當時我不想,也不敢。我怕跌,怕疼,礙於面子更不想在親戚面前學習騎腳踏車。可就只有回到家鄉馬六甲的時候才有機會學習,在自家雪蘭莪州,自小被灌輸家門外便是一片不可預知的危險,茫茫如海,深海裡一不慎就會被不知名大魚的利齒給撕成碎片再吃掉。

後來到他鄉唸書,發現不會騎腳踏車真的對生活造成種種不便。室友即使有腳踏車可供你借,偏偏你就是不會騎,萬事俱備而只欠東風,你就會深感無奈陷入自責,為什麼你就是不會騎腳踏車啊?

這兩年每逢農曆新年便回家回鄉,開始放下防衛的心態並做好心理準備,姨丈跟表妹們也很用心的教我騎腳踏車。就只有新年回去的時候才有機會學一學,身旁指導者是姨丈,這點也讓我安心的把自己的性命托於他。雖然回家就只是短短的一個月,回家鄉更不用說,就只幾天,學騎腳踏車也不過一、兩天的事兒,而我開始學習慢慢的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

今年回鄉,爸爸說我今年騎腳踏車的技術比去年進步了一百百分比,他說得很認真,真叫我難以置信這是善意的謊言還是真事兒。




話說,我還是不敢一人在異地騎腳踏車。沒有姨丈的扶持,沒有爸爸在身旁,我更怕不慎傷己身。所以一聽到李盺說要鐵馬道一日遊,我便心生畏懼。

我一再強調我不會騎腳踏車的事實,她早已知道,便說可騎兩人協力自行車。這也是,可是我還是會怕,協力自行車也是腳踏車,人就是會怕不可預知的未知數啊。少數服從多數,大家都贊同此建議我也只好順從了,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




早上八點出門,我們搭火車從台中到后里租自行車。我為這次的旅程深感抱歉,因為自己不會騎車而拖累好友,其中一人得跟我騎兩人協力自行車,租費比較單人的還要貴近一倍。盧虹自願跟我一起騎車,李盺與陳謙各租一輛單人的自行車。

付了租金,只見盧虹迅速上了車,叫我趕緊上來騎騎試試看。我心有恐懼,卻也只好坐上去。騎著,我一直叫盧虹注意車頭,控制好車頭,我好怕摔倒啊。盧虹直稱自己是個有騎車技術甚佳的老手,媽媽自小教她騎車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車頭,聽她這麼說,我放心了幾萬倍。我想我是個挺容易相信也滿足的人吧。早晨暖陽微風,我們便開始了騎車的旅程。

騎二人協力自行車還真有趣,坐在盧虹的後面自然較有安全感。盧虹眼看前方控制車頭方向,而我在後座腳踩著幫她騎一騎。風中的聊天清晰可聞,我喜歡這樣的感覺,不近也不遠,就在她身後,聽她爽朗的笑聲和風的呼嘯,觀四周的小屋稻草細雨薄霧。

沒錯,春雨依舊細如線的隨風飄,沾濕了柔髮和衣袖,我們只好繼續騎著,直到雨點下大了我們再靠邊站停歇。

只能說雨下大得正是時候,我們停在一家陶藝坊附近。陶藝坊外掛著陶瓷製的風鈴,叮叮噹,小布條上寫著可自行捏陶 DIY。下雨天,我們進了去,在老闆的指導與協助下花了點錢自製陶瓷品。我心想爸媽,於是捏了一個碗,刻下己名,想趁暑假回家時送給兩位我敬愛的人兒。

四月四日,正是清明節,甚少人開店做生意。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葷有素的小食攤便進了去(陳謙是吃素食的,而她的飲食習慣開始影響我和李盺,乃至我們都開始以素食為主)。后里是個小縣,這裡的人們似乎過著平靜的日子,這家賣吃的小木屋安靜得似乎聽不見時間的節奏。這兒沒有人群,沒有電風扇,只有徐風和大樹的綠蔭,還有木屋後方的小園,阿姨還帶我們到後頭去看她種的桑椹樹,還教我們幾位窮書生多採一些紅桑椹,洗一洗就能吃了。桑椹酸甜多汁,味道挺好的,裡頭還裹著陌生阿姨的愛心呢。

風中落花送著我們經過鋼橋與隧道。鋼橋下的大甲溪水真不像想像中的細聲潺潺,嘩嘩的奔騰洪水聲真有氣派。橋下一塊塊的大石頭叫人心生敬畏,奔騰流水受大石之阻卻衝勁十足。大自然的氣勢征服了我們,盧虹說她不敢看橋下的景物與洪水,只想趕緊逃離這座橋。我聽著嘩嘩洪水之勢,看著遠方清一色的薄霧,細雨濛濛,隱見天接水之際。




后里鐵馬道的一日遊,真讓人累壞,玩瘋,也快樂透了。跳開現實的利害關係,出門壯遊一番,真讓人發現世界之美與人間溫情。

有人說,有審美的眼光才能見到美。

我說,美是無所不在的,是人是事或是物,只是紅塵污了眼,蒙了心。實際的利益牽絆,凡事求利益講利弊,最終成了現實的奴隸,留得一身俗氣。

我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如此熱愛藝術。感謝爸媽尊重我小時候的決定,讓我有機會接觸音樂與鋼琴,而如今成了伴我一輩子的興趣。我也熱愛設計與畫畫,更享受那一種『為藝術而藝術』的精神,不為什麼,就只為欲創而作。

美,它是一種客觀事物與主觀看法所創的結晶,是精神上一種高尚的需求,是人們主宰自己心靈的智慧所達到的某種境界。

這一趟的旅程,雖有課業的存在,雖下春雨也花了點錢,我們卻樂得自在。我們只是幾個窮酸的臭小仔出門遊一遊,卻遇見好多貴人,從火車站的管理人員老伯、陶瓷老闆到煮愛心午餐給我們吃的阿姨,還有幾位相逢淡如水的好心陌生人。

心中有愛,心存感恩,即是心靈之美,是良好循環的開始,儘管你所做的只是一個不起眼小舉動。像是盧虹在火車上讓座給更需要的老伯,坐在對面的男人看見了,或許心有所悟,待老阿姨上車時他竟會往旁邊位子挪一挪,讓出空位,深怕老阿姨看不見他的用心,還用手輕輕的拍一拍空座,禮貌性的邀請老阿姨坐上。

我看到這一景,不禁竊笑。笑,乃因發現愛是可以感化他人的;竊笑,是因男人輕拍空座的動作實在是太滑稽了,他還是以懇求的眼神希望老阿姨在他身邊坐下,深怕如果老阿姨不坐他會深感愧疚似的。

好吧,我承認我是俏皮的女孩,總是愛偷窺他人的反應。






* 本篇於 2013/05/27 登刊於《星洲日報副刊——星雲》


(文/小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ilent Screams Starts Here 。

K A B O O M

T W E E 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