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7, 2018
不被理解的勇氣。
終於明白老師說的,不為別人而活,為自己而活的意思。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麼呢?因為要先學會放下你希望他人給你的認同。
為什麼要尋求他人對自己的認同?
因為它讓我們感覺很好,感覺對自己有價值。
但也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會習慣為他人的期望而生活。
也因此,我們失去了原始的自由。
看了橒送我的書《被討厭的勇氣》,下面的小標題就是「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我不完全認同這想法,但是,確實存在著這樣的可能性。
我不完全認同,因為覺得這句可以再有更精準的解釋。
「所謂的自由,是隨時做好不被他人理解的準備。」
「討厭」是個強烈的字眼,再者,「被討厭」是因為「不被理解」。
是的,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
我們不受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
如果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誰又會為你的人生而活呢?
你過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別人的人生。
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分清楚,這是誰的課題?
也就是說,先想一想「這個決定所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就會知道這是誰的課題了。
舉例來說,如果朋友約你出門,期望你和他一起出遊,但你最近雜事很多不想出門,想留些時間給自己,但你的朋友再三約你,這讓你很難做人。
先想一想,如果我決定去或不去,這決定所帶來的結果,最後是由我來承受。也就是說,這決定所影響的是我,不會是我的朋友。這樣一想,就會比較容易判別自己該如何拿捏。
再舉一例,如果父母期望孩子用功讀書,而孩子選擇不用功讀書,那麼最後要接受這決定所導致結果的,是這孩子。這孩子可能無法進心裡想讀的大學或科系,承受這些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那麼用功讀書,就是孩子的課題。
簡單來說,就是這是「誰家的事」?
我們管好自己的事,別人的事是人家的事。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是因為我們干涉了別人的事,不然就是自己的事被他人干涉。
只要分清楚這是誰家的事,清楚這決定的結果將由誰承受,就會清楚自己該怎麼做。
因此,想做真正的自己,固然需要勇氣。
大家期望你去那社交活動,可是你不想。而如果你想自由,想跟著自己的心,那麼你可能就必須做好「不被理解」的心理準備。
如果你想要為自己而活,想要自由,那麼,你需要具備「不被理解的勇氣」。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26,414
Ma Vie en Mots
K A B O O M
-
這鍋湯,有可能成為焦糖液,走向一輩子的微苦甘甜。 但我這無藥可救、笨頭笨腦的傢伙耐心不足,明明 170 攝氏度我調成 280,調整濃度時又不慎加太多水。 我把它給煮壞了。 都怪自己心急,以為成了風,用力吹,春天就會早點到。 若這是一盤棋...
-
用了近七年的手機終於出問題,迫於無奈只好買一隻新手機。讓人難過的是,新手機不到兩天就出問題,處理好之後不到兩個禮拜老毛病又出現,目前送廠維修。 睡眠品質欠佳,生理期不正常,這兩點困擾我好久了。前天看中醫,她想知道我的飲食狀況。生活壓力讓我這幾天自暴自棄、暴飲暴食,一次正餐...
-
Dear 魚: 一個人不說話不吵鬧靜下來的時候,我還是會想起你。想起你跟我的過去,那些被拋在腦後即將褪色我卻極力保護和挽留的記憶。我們還是回不到過去。過去的世界因為流逝的時間而顯得更為完美,因為,我們都不可能回到以前。我在這裡,而你在那裡。 中學畢業,撥開窗簾,陽光灑一地,...
-
(一) 坐在圖書館外的石階上,遙望那綠得動人的廣大的草地。 今天的臺北灰而靜,我已經不想和它多說一句話了。 我吃著布朗尼蛋糕,你喝著啤酒。 在這麼一個寒冷的冬天。 兩顆毫無交集的流星於是相撞。 荷蘭是個什麼樣的國度,我很好奇。 那雙眼,...
-
RELATIONSHIPS LOVING KINDNESS The first element of true love is loving kindness. The essence of loving kindness is being able t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ilent Screams Starts 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