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1, 2017
愛的哲學:貪愛與分寸。
為什麼有的人,有的關係,有的愛情,會讓人窒息?
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分寸拿捏不當。
愛情中通常會有兩種極端。一個是缺乏安全感、直黏對方、想要不斷的跟對方確認對自己的愛和認同。另一個是害怕自己對他人產生依賴、所有事情都靠自己、獨立到自己都覺得累。
分寸之所以難拿捏,是因為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想。
我們不是想「我需要的是什麼」,而是想「對方需要的是什麼」。
如果我們是這樣想的話,就自然會進退自如,自然拿捏到分寸。
如何才能了解對方?先認識自己。只有在認識自己的過程,我們才會越來越心細,能夠察覺到對方的感受。
清楚而完整的認識自己,方能認識和了解對方。這是一輩子的功課。
為什麼會希望對方給我們更多的愛?為什麼永遠覺得不夠?
當心起貪念,比如說貪愛(要他人給自己更多的愛),或貪錢、貪小便宜(對外界要得更多),其實是源於內心的不知足。
因為我們忘了我們到底擁有什麼。
貪,就是 want more and more。
「貪」一字很有意思。上「今」下「貝」。貝在古代為錢,超過自己今天所應該得的錢,就是貪。
比如說「吃到飽」,我們明知飽了但還是要吃。
比如說賭馬,我們的情緒如何隨著比賽起伏。
這些多拿一點,多取一些,其實就是把外在一切眾生共享的資源搶過來給自己。
從中再了解到,這些所擁有的,不會是永恆的。
它會增加會減少,會存在會消失,這就是佛家講的生滅。
就連我們的身體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改變,都在生滅又生滅。
了解到這真相,會明白很多東西都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執著和貪欲。
佛家講貪嗔癡,第一個就是貪。這慾望大到會影響整個人生。
要消減貪念,第一步先從感恩、感謝開始。
感謝自己選擇所擁有的,記住,現在我們所有的,從來不偶然得到的。
老子於《道德經》言:「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記得自己所擁有的,因此感謝。因為感謝,所以知足。因為知足,所以常樂。
June 4, 2017
面對。
有的時候,我一直往前跑,追求更美好的自己,卻忘了,要正視和面對那些我認為黑暗殘破的自己。
我以為,雙手一遮,看不見,就代表不存在。
我一直以為它不存在。
接受自己所有的好和不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究竟有沒有愛自己的全部,是最根本的問題。
終於明白那一句話。
唯有跟內在的自我和諧共處,才能跟外面的世界和諧共處。
加油。
Subscribe to:
Comments (Atom)
Ma Vie en Mots
K A B O O M
-
Most people on the earth are caught on the wheel of karma, this means they've been living life after life after life, hundreds of lives...
-
今天跟卉翎一起見黃奕珍老師。原本和卉翎一樣,不知修改論文要從哪裡下手,老師說,你們的問題都不大,都是小問題。大問題是那種需要修改架構,動到筋骨的,那種通常寫得歪七扭八的,所以才需要大改。你們的都是修其中的小細節,所以不用覺得怎麼樣。 聽老師這麼說,心裡安定很多。後來老師先離...
-
十一月的天空已經被無限宇宙消化了二十多天,剩下的日子並不多,我還在佇立著,影子依然停留在那柱街燈下,還是已不知不覺的向前走了幾步?當局者迷。處在這個時空這個空間的這個人只能看見自己腳上穿著的拖鞋,卻看不見自己到底走了多少米多少公里路。只有在未來的時間線上,回首,才會發現自己一路...
-
寫了一封信給瀅安,祝福她生日快樂。 就這樣和她住了四年,差一點沒在信裡說「沒想到,我們同居了四年」,如果真說了,她男友會想打我吧。 這四年,她的溫柔卻堅毅的精神啟發我很多,尤其以柔克剛的特質,總能化解人際關係的衝突。 我脾氣不好,行事衝動,缺乏耐性,這四年多虧她的照...
-
當你生氣的時候,去覺察到你正在生氣。 就在生氣開始的當下,去覺察到自己正在生氣。 持續不斷地「觀」,你的內在會創造出一股微妙的能量,你的思路會開始變得清晰透徹。 瑜伽的修鍊最高的收獲就是覺性的提昇。 首先,你必須先懂得「覺察」的意義。 不管你身...


